成人影院

师资队伍

兼职教授

当前位置: 网站成人影院 > 师资队伍 > 兼职教授 > 正文

陈光中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4-13 浏览量:

著名法学家陈光中

陈光中,浙江永嘉人。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新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开拓者和重要的奠基者。195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2001年,被中国政法大学授予终身教授称号。

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他长期致力于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中国司法制度史和国际刑事人权法的研究,为培养法学高级人才,发展诉讼法学特别是刑事诉讼法学,改革和健全中国刑事司法制度,加强刑事司法人权保障,开展国内外诉讼法学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14年承担《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的编写工作。

 

 

社会兼职

1984.10——2006.09,连续五届担任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总干事、会长(第一届干事会总干事,1996年11月第四次换届,改称理事会,担任会长)。

1986.06——2003.06,连续三届(第二届至第四届)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

1991.05——2003.11,连续两届(第三、四届)当选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1991.09——今,被聘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法学规划小组成员,后担任副组长。

1995——2001,连续三届(第二届至第四届)被聘为国家图书评奖委员会委员。

1997——2004,被聘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999.05——今,被聘为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

1999.06——今,被聘为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003.11——今,被聘任为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04.06——今,被聘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法学部召集人。

2006.09——今,被聘任为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2012.07——今,被聘任为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2014年5月被选任为学术委员会主席。

 

主要学术成就

1)刑事诉讼法学的开拓者和重要的奠基者。

陈光中教授五十年代初期就开始从事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文化大革命"后,陈教授更是走笔蛇龙,不舍昼夜,主编或合著出版了50余部著作,发表200余篇文章。陈光中一生治学严谨,倡导论文一定要有创新,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几十年治学的生涯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崇尚科学 ,追求真理,提倡学术民主、百家争鸣,不仅重视诉讼法学基本理论的开拓和探索,而且十分注重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倡导学以致用。陈教授对刑事诉讼法学的贡献还在于他以大家风度首倡从理念上对刑事诉讼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摆脱注释式的研究方法。

2)积极参与国家立法,为成人影院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光中教授于1993年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委托,亲自带领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的专家学者,进行国内外的调查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奋斗,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并加以论证。该建议稿共三编329条,连同论证的内容达35万字。该稿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后,65%的条文为1996年新修正的刑诉法所吸收。鉴于本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在国家立法中的作用,该书获北京市社科基金特别奖和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基于对刑事诉讼修改的重大贡献,陈光中应邀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采访,成为该栏目报道的第一位法学家。进入新世纪,陈光中教授主持的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组织部分国内知名的本学科专家做了长期、系统的专门研究,草拟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典>专家拟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2004年,陈光中不顾年逾古稀主动成立了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课题组。历时四载,在国内试点和调研工作以及国外考察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该书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引起立法、司法部门和法学界的重视。在《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改过程中,陈光中全程参与了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的专家座谈会,并在会议中,积极提出了自己的修改主张,其中相当部分被后来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所采纳。陈光中教授不仅对成人影院 刑诉法的修改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对成人影院 宪法、律师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的制定或修改也十分关心,并积极参与献计献策。

3)辛勤培育人才。

陈光中从1979年开始担任硕士生导师,1986年成为全国第一位诉讼法学博士生导师,由他创立和主持的博士点是全国最早的诉讼法学博士点,在其后的近十年时间里也是全国惟一的诉讼法学博士点。

作为一名刑事诉讼法学领域的大家,他主讲中国刑事诉讼法、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外国刑事诉讼法和证据法等学科专题,其渊博的知识、精湛的学识、丰富的教学经验使无数学子受益匪浅。陈光中不仅传授知识学问,还重视对自己学生的道德教育,并且注意言传身教。在他长达六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先后教过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干部专修班,师资进修班等,至今已培养出博士80余人。他的学生有的已成为教授、知名中青年学者,有的已成为政法部门的重要骨干,有的活跃于海外律师界,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学子成栋梁。为了奖励优秀的硕士生、博士生,陈光中在其学生亲友的支持下,于2002年成立了"陈光中诉讼法学奖学金基金会",面向全国,对学业优秀的硕士生、博士生进行奖励。此举表达了他对诉讼法学年青学子成长的一片关心之情。

4)卓有成效地领导中国法学会诉讼法研究会的工作。

1984年,在四川成都召开的第一届诉讼法学年会上,陈光中当选为研究会的总干事(从第四届起改称会长),至今仍担任该职。作为学会领头人的陈光中教授在每次年会确定主题,把握研究方向等方面起了关键性作用。诉讼法研究会每年的论文均达上百篇,陈教授和其他的诉讼法研究会的领导都力争筹资出版,以扩大影响。陈教授还倡议设立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成果展,每两年评一次。在担任诉讼法研究会会长期间,为了提携后进,陈光中曾两次向中国法学会提出请辞会长职务,但辞职未果,他持续连任会长达22年之久。2006年9月,经中国法学会批准,中国法学会诉讼法研究会改制分别成立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陈光中仍被聘任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继续支持和关心研究会的工作。

5)为刑事诉讼法学的海内外交流做出不懈努力和巨大贡献。

作为一名现代法学工作者,应当是开放型的。为了改变长期以来诉讼法学比较封闭的状态,陈光中先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学术研究上,他倡导开展比较刑事诉讼法学研究。1988年,陈光中教授主编了《外国刑事诉讼程序比较研究》一书,这是建国以来成人影院 法学界第一部系统研究外国刑事诉讼程序的专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教授所主持的刑事法律研究中心取得了美国福特基金会、英国文化教育委员会和加拿大开发总署的支持,开展了一系列对外学术交流活动。

从1993年开始,他先后7次率由理论部门和实际部门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到法、德、意、英、美、加、韩等国考察访问,了解他们的刑事司法制度及最新动态。他还在北京3次组织刑事法律的国际研讨会。陈教授先后组织翻译出版了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7国的刑事诉讼法典或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为成人影院 立法司法部门和理论界了解外国刑事诉讼法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10月应台湾东吴大学校长章孝慈的邀请,陈光中率领大陆法学家11人赴台北参加海峡两岸法学学术交流会。这是大陆法学家的首次访台的"破冰之旅",在台湾引起了轰动性的反响。次年,他又以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名义,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大型的海峡两岸法学学术研讨会。这两次会议有力地促进了海峡两岸法学的交流。

 

主要荣誉及获奖情况

1. 1982年2月,与张子培等合著的《刑事证据理论》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 1991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特殊津贴。

3. 陈光中第一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5年7月版, 1996年获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199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第二届人文社会科 学研究成果法学一等奖。

4. 2001年10月,陈光中教授被聘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5. 陈光中第一主编《刑事诉讼法》(修订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获2002年司法部 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6. 2004年11月,陈光中教授获英国文化协会颁发的"文化交流奖",以表彰他为中英文化交流所做出的突 出贡献。

7. 2012年9月获中国法学会"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

8. 2013年3月陈光中等著《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获北京市第12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奖特等奖。

9. 2013年10月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第四版)被评为2013年北京高等教育经典教材。

 

主要成果:

著作类:

1. 《刑事证据制度理论》(合著),群众出版社1982年版。

2.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第一作者),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

3. 《外国刑事诉讼程序比较研究》(主编),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4. 《律师学教程》(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5. 《中国法律教程》(主编),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6. 《中国刑事诉讼程序研究》(主编),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7. 《中华法学大辞典·诉讼法学卷》(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第一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初版,1999年再版。

9. 《联合国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第一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0. 《中国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版。

11. 《中德不起诉制度比较研究》(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13. 《审判公正问题研究》(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 《21世纪域外刑事诉讼立法最新发展》(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 《刑事再审程序与人权保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成人影院 刑事诉讼》(主编),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18.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修订版)》(副主编,并任其中的"刑事诉讼法"、"司法组织"学科主编),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版。

19. 《比较与借鉴——从各国经验看中国刑事诉讼法改革路径》(第一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0.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和反腐败公约程序问题研究》(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 《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第一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2. 《陈光中法学文选外文卷"Chen Guangzhong:Selected Works on Law"》,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3. 《陈光中法学文选》(三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4. 《中国刑事二审程序改革之研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条文释义与点评》(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

26. 《刑事诉讼法》(第五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刑事诉讼法》教材 27. 《法学概论》(第五版)(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103年版。

28. 《证据法学(修订版)》(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29. 《论检察》(独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13年版。

3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研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31.《读懂刑事诉讼法》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论文类:

1. 《苏联的辩护制度》,载《政法研究》1955年第2期。

2. 《关于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分类与间接证据的几个问题》(合作),载《政法研究》1956年第2期。

3. 《成人影院 古代刑事立法简述》,载《政法研究》1963年第4期。

4. 《略论封建法制》,载《法学研究》1979年第1期。

5. 《试论成人影院 封建法制的专制主义特征》(合作),载《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1期。

6. 《应当批判地继承无罪推定原则》,载《法学研究》1980年第4期。

7. 《中国古代的上诉、复审和复核制度》,载《法学评论》1983年第3、4期合刊。

8. 《日本的刑事诉讼法——赴日本考察报告》(合作),载《法学研究》1985年第6期。

9. 《刑事损害赔偿制度刍议》(合作),载《中国法学》1987年第1期。

10. 《关于检察制度改革和刑事诉讼法的几个问题》,载《浙江法学》1987年第3期。

11. 《外国刑事诉讼法程序的近期发展趋势》,载《比较法研究》1987年第4期。

12.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形成和特征》,载《中国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第1卷),日本成文堂1989年 版。

13. 《关于中国的判例制度研究》,载《立命馆法律评论》(日本)1989年第4期。

14. 《处理两岸间刑事法律之我见》,载曾宪义等:《大陆法律学者论"海峡两岸关系暂行条例"》,台湾蔚里 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

15. 《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问题新探》(合作),载《法学研究》1991年第2期。

16. 《中国刑事诉讼法中的起诉制度》,载《中国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第2卷),日本成文堂1991年 版。

17. 《中国大陆的法学教育》,载《中国法制比较研究论文集》(台北)1992年。

18. 《关于反贪污贿赂立法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合作),载《立命馆法律评论》(日本)1993年第8 期。

19. 《成人影院 刑事诉讼目的与审判结构之探讨》,载《政法论坛》1994年第1期。

20. 《世界刑事诉讼法发展趋势与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展望(要点)》,载《93’刑事诉讼法学国际研讨会 论文》1994年1月。

21.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之展望》(合作),载《刑事法律与犯罪比较研究》(法国·法文)1995年。

22. 《孙中山先生之民权主义法制思想》,载《政法论坛》1995年第2期。

23. 《论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指导思想》,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年第4期。

24. 《刑事诉讼法修改刍议》(合作),载《中国法学》1995年第4、5期。

25. 《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现况及发展趋势》,载《中国法律》(香港)1996年第1期。

26. 《刑事司法人权保障的新篇章》,载《政法论坛》1996年第4期。

27. 《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立足国情与借鉴外国相结合——参与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体会》,载 《政法论坛》1996年第6期。

28. 《中国刑事诉讼法之改革》,载《刑事法律与犯罪比较研究》(法国·法文)1998年。

29. 《刑事法制的回顾与展望》,载《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30. 《刑事诉讼法学二十年》,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4期。

31. 《<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成人影院 刑事诉讼》,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6期。

32. 《刑事证据制度与认识论——兼并误区论、法律真实论、相对真实论商榷》(合作),载《中国法学》 2001年第1期。

33. 《论刑事诉讼中的"中立"理念》(合作),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34. 《追求刑事诉讼价值的平衡——英俄近年刑事司法改革述评》(合作),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 第1期。

35. 《中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合作),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5期。

36. 《关于铁路司法体制改革的几点看法》(合作),载《人民检察》2003年第12期。

37. 《刑诉法再修改之基本理念——兼及若干基本原理之修改》,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3期。

38. 《改革、完善刑事证据法若干问题之思考》,载《证据法论丛》(第8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 版。

39.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载《澳门检察》2004年第5期。

40. 《试论成人影院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改革》(合作),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1期。

41. 《刑事司法鉴定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合作),载《政法论坛》2006年第1期。

42.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载《政法论坛》2006年第1期。

43. 《刑事和解初探》,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5期。

44. 《附条件不起诉:检察裁量权的新发展》(合作),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7期。

45. 《司法、司法机关的中国式解读》(合作),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2期。

46. 《国家刑事赔偿制度改革若干问题之探讨》(合作),载《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47.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若干问题之展望》,载《法学》2008年第6期。

48. 《改革开放30年的刑事诉讼法学》(合作),载《现代法学》2009年第1期。

49. 《诉讼真实与证明标准改革》(合作),载《政法论坛》2009年第2期。

50. 《刑事诉讼立法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2009年第5期。

51. 《建国初期司法改革运动评说》(合作),载《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论文集》2009年4月。

52. 《成人影院 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合作),载《人民司法》2009年第15期。

53. 《侦查阶段律师辩护问题研究》(合作),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54. 《再谈刑事和解》,载《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

55. 《中国语境下的证明责任问题探讨》(合作),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2期。

56. 《刑事证据制度改革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之探讨——以两院三部<两个证据规定>之公布为视角》,载 《中国法学》2010年第6期。

57. 《关于司法权威问题之探讨》(合作),载《政法论坛》2011年第1期。

58.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视野下的二审程序改革》(合作),载《中国法学》2011年第3期。

59. 《成人影院 公诉制度改革若干问题之探讨》(合作),载《法学研究》2011年第4期。

60. 《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裁判原则——兼谈<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若干问题》(合作),载《法学》2011 年第9期。

61. 《关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若干问题的思考》(合作),载《法学》2012年第11期。 62. 《比较法视野下的中国特色司法独立原则》,载《比较法研究》2013年第2期。

63. 《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载《澳门研究》2013年第1期。

64. 《关于深化司法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合作),载《中国法学》2013年第4期。

65.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合作),载《诉讼法学研究》(第十八卷)2013年9月。

66. 《论无罪推定原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载《法学杂志》2013年第10期。

67. 《成人影院 劳动教养制度改革之探讨》(合作),载《中国法律》2013年第5期。

68. 《严防冤案若干问题思考》(合作),载《法学家》2014年第1期。

69. 《应当如何完善人权刑事司法保障》,载《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1期。

70. 《成人影院 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载《中国司法》2014年第1期

71、《略谈司法公信力问题》,《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5期

72、《论中国司法体制的现代化改革》,《中国法学》,2015年第1 期

73、《审判中心与相关诉讼制度改革初探》,《政法论坛》,2015年第2期

74、《在司法过程中保障人权的五大举措》,《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年4月

75、《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之我见》,《人民检察》,2015年第1期

76、《完善的辩护制度是国家民主法治发达的重要标志》,《中国法律评论》,2015年6月